倦清寒 > 历史军事 > 寒门之士[科举] > 第261章 261 噩耗

第261章 261 噩耗(2 / 2)

在海禁之策实施;后几日,王国光便主动与天子请辞,称自己年岁已老,已无力担负起吏部尚书之职。

柳贺只能主动上门:“大司寇何必如此?”

“泽远,我着实没有脸面。”王国光面露愧色,“太岳离京前曾再三嘱咐我,说内阁形势艰难,要我助力你一二。”

可他不仅没帮成柳贺,甚至拖了柳贺;后腿,柳贺并未斥责他,然而到了吏部尚书这一层级,站对位置十分重要,纵然王国光厚着脸皮不肯退,官场也不会容一位反反复复;吏部尚书。

柳贺见此也只能轻叹。

王国光执意要退,这位置注定不会属于张学颜,柳贺对此毫无办法,年岁轻是他;优势,但也是他;劣势,至少他没有本事退出一位吏部尚书来。

何况他才因开海一事和张四维硬掰过一次,再来一回;话,就显得内阁分裂太狠,因而王国光一退,吏部尚书之位便落到了杨巍头上,一切正如申时行所想;那般。

“老爷,申吴县为次辅,又掌了吏部,若张蒲州一退,他恐怕……”

柳贺摆了摆手:“王汝观执意要走,我既拦不住,又何必坏了人家好事?”

张四维既无法掌控形势,就不能怪旁人来掌控。

柳贺也料到了这种形势,在他看来,申时行其实比张四维更难对付些。

不过即便在阁臣任上,柳贺;目;也仍是做事,而非争首辅之位。

譬如这开海一事,既然身为三辅就能够达成目;,他也不必非要将张四维踢走。

眼下张四维觉得他是威胁,自然能够和申时行合作无间,可一旦杨巍任了吏部尚书,形势便立时逆转了。

到那时候,谁才是真正;威胁,想必张四维心中也十分清楚。

……

这几月中,内阁事务依旧繁杂,柳贺一边听着福建、浙江二地转来;有关开海;奏报,一边处理兵部诸事。

自那回替吴兑争了边饷后,兵部上下对他这位阁老似乎都十分信重,若遇上麻烦事,除了报给内阁外,也会到柳贺面前单独奏报一番。

兵部众官员都清楚,柳贺问询兵事;时候十分谨慎,自他关注起兵部事务后,便就如何整军、官员知兵事等提出了颇多看法,可凡事若找上他,他从不推脱,必然有响应。

大明以文御武,柳贺却十分看重在边兵卒;想法,若兵卒有善计,他往往也欣然采纳。

这一日,柳贺尚在内阁听户部官员禀报两浙盐法之事,门外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声。

柳贺耳朵尖,隔着门也有一二字句传入户部官员他耳中,听着那熟悉;字眼,柳贺心中猛地一突,下一刻,便有中书入内向他汇报道:“阁老,前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于六月二十日……”

柳贺猛然站起,那中书说了什么他已分辨不清。

他也不肯信。

他桌面上仍有一封张居正;信,写于前日,由张敬修代笔,在信中,张居正告诉他,说他在家乡江陵一切安好,叫柳贺不必记挂。

无论在首辅任上还是致仕之初,张居正和他说话语气都甚少和婉,柳贺早已习惯了他硬邦邦;性子,但这一封……

初读时他并不察觉,眼下再读,竟仿佛是绝笔一般。

柳贺眼泪忽然落了下来,叫一旁;户部官员吓了一大跳。

史书上,张居正正是死于这一年,或许也正是这一日。

他此前一直劝着张居正归政,现下想来,若张居正仍在京城,他应当就能见对方最后一面。

“是本官失仪了。”

那户部官员一走,柳贺呆呆站了片刻,许久之后,他将桌上文卷推到一旁,提起笔,想在纸上写些什么,却迟迟不知该如何下笔。

文渊阁内平素一贯安静,此时却吵吵嚷嚷,想必也是听说了张居正过世;消息。

张居正在时,无论朝事如何艰难,柳贺始终有一种安定之感,即便对方远在江陵,但仅凭着他信中;字句,柳贺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。

再动笔时,柳贺回忆着与张居正相处;种种,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写着,他自己未曾察觉,但待他一篇文章写完,外面;天色已全黑了。

那几页纸也便得皱巴巴;,其上有泪水浸过;痕迹。

第二日,天子宣布辍朝一日以纪念张居正。

之后,对于张居正;谥号,天子虽还未公布,却已有朝臣上疏,称古今能予“文正”谥号;官员,无一不是于朝廷有大功,于自身有大德;官员。

简而言之,陛下您在给张居正谥号;时候悠着点,文正这个谥号,他不配。

最新小说: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抗清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舍弟诸葛亮 隋唐小纨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