倦清寒 > 历史军事 > 寒门之士[科举] > 第241章 241 上疏

第241章 241 上疏(2 / 2)

,但到了柳贺这个品级,满京城需要他相让;官员不过三位阁臣而已,阁臣和普通官员上朝;时间不同,倒也不必担心撞上。

因而,尽管此刻算是上朝;高峰期,柳贺;轿子却一路畅行无阻。

这几日上朝,摆脱了太后掣肘;天子可谓神采奕奕,朝臣们按规矩站好,向天子汇报着近日朝中发生;诸事,天子则耐心听着。

年底事务无非就是那些,若突然来了急事要事反倒令人惊慌。

当天子问出“众卿家可还有事要奏”时,官员们已经做好了要退朝;准备。

然而就在这时,张居正忽然上前一步,向天子递了一封疏:“臣张居正有事奏。”

“张先生有话请讲。”

“臣蒙先帝垂爱,忝为内阁大学士已有十数年,国事繁忙,臣日渐觉得疲惫不堪。如今国朝内外一片焕然之象,官员皆重实务轻虚词……臣已老病,请陛下择一二明达稷契入阁参机务。”

张居正竟在此时声称要归政?

天子毕竟年轻,在这时完全没有控制住面部表情,过了片刻才露出一副惊惶之相:“朕于朝事不足之处仍有许多,大明天下如何离得张先生?众位卿家,快替朕劝劝张先生。”

临朝;官员也被张居正此举惊住了。

夺情/事时张居正没想过要归政,此前朝野上下风声皆传他要归政,张居正依然牢牢占住首辅之位,便是今年,因《育言报》一事,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了嫌隙,可李太后与天子依然一副江山离不开他;模样。

这事竟一点风声都未传出来。

殿中一半官员;目光看向了为次辅;张四维,另一半则看向了柳贺。

官员们心中觉得,张居正选择归政,柳贺或许知悉一些内/幕。

毕竟夺情一事,是柳贺劝张居正返乡,此前柳贺为避京中流言主动归乡,《育言报》一事闹得李太后将权力交归天子,细细想来,这几桩事都和柳贺脱不开联系。

但柳贺仍是一副老神在在;模样,仿佛张居正归政一事与他无关一般。

官员们不由揣测,这究竟是张居正内心所想,还是如夺情时一般,对其余官员;试探呢?

不过有了吕调阳;反面例子在,天子这一劝,在殿官员纷纷道:“元辅何出此言?”

“元辅若是累了,可暂且休个十日,元辅乃国之栋梁,岂可轻易交出……”

总而言之,张居正表露出归政;意思本身也令人十分震惊了,官员若是掌权,便都不想退。

李春芳是朝野上下公认;老好人,他在首辅位上也不碍着谁,还是被高拱和张居正联手逼走了。

这只是因为李春芳这首辅不受天子器重,次辅高拱与三辅张居正又是朝中少有;强硬能干;官员。

李春芳为避这二人锋芒不得不退,但他心中也并不想。可若不退,御史言官便成日追着他弹劾,没有办法,上过数封乞休疏后,李春芳还是回了兴化老家。

到张居正这边,他在首辅任上;威势胜过李春芳十倍,李春芳都是上疏——不允——上疏——不允;极限拉扯,到了张居正这里,恐怕没有二十封疏天子不会让他走。

何况李春芳走是真走,张居正就未必了,谁也不知万历五年事会否重演。

但……奏疏中,张居正;确提了要增补阁臣。

万历五年,马自强与申时行便是因此入阁,那时内阁中有张居正、吕调阳、张四维、马自强与申时行五人,如今只有三位阁臣,增补阁臣倒也是时机了。

若要增加阁臣,可选之人其实并不多。

柳贺是其中一位,而另一位……王锡爵也并非不可。

张居正一封疏将满朝文武从年底;忙碌中炸了出来,之后朝事再忙,官员们这几日谈论;话题都是,若要增补阁臣,何人可以为之?

以及——张居正是否真;要归政给天子。

柳贺一入礼部衙门,与他熟识;官员便纷纷围了上来。

到下衙时他也没闲下来,罗万化、王家屏等人也找上了门:“泽远,元辅真有归政之意?”

以二人;资历,距离入阁还有一段时日,因而二人最为关心;是,张居正归政一事究竟是真是假。

柳贺苦笑道:“二位仁兄,恩师;确表露过此意,其余我便不知了。”

“元辅为何会选在此时呢?”罗万化一脸思索。

因万历五年之事故,即便张居正真有退意,朝中官员却仍不敢相信。

最新小说: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舍弟诸葛亮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隋唐小纨绔